這個“過渡”指的不僅是入口到展覽之間空間意義上的過渡,也是觀眾從外部環境進入到展覽氛圍中的心理意義上的過渡。
作為一個展覽的過渡空間,所承擔的含義就要求它在一個固定面積的位置承載更多遠超于空間本身的信息的任務。
一、空間本身上做到與建筑的融合。(色彩、光線、空間尺度、材質……)
二、提煉主題并通過藝術化加工的表現形式體現出展覽的主題氣質。
三、根據不同類型、內容的展館,變化或添加與之氣質相符的表現、技術手段。
展館序廳應該怎么設計?資深展館設計師總結序廳設計的靈感
對于很多展陳設計師而言,在序廳的處理上,通常是一個相對難下手的點,其更多的原因是不知道該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形式,才能詮釋好對內容的理解和對空間的總體把控。
雕塑、多媒體、藝術裝置、標題性文字……這些都只是設計手法,應該讓這些手法為你的設計服務,通過手法加上表達的內容做出唯一性的序廳設計,說白了就是“這個序廳就是屬于只這個展館的,藍冠注冊換個地方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這樣才能避免只是為了形式而設計的怪圈。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避免形而上設計理論”。
一般設定序廳的位置最常見的是相對規矩的平面,延中軸對稱的方形和圓形居多,并且挑高大多都在3.5米以上。這種空間內對于紀念館、紅色題材展館很容易營造出主題突出、莊嚴、厚重的氛圍和適合瞻仰、思考的空間。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會有相對比較利于營造氛圍的空間舉架。怎么把空間的劣勢轉化為亮點這才是更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建川博物館的戰俘館的入口是狹長、曲折的一條細高的通道。利用建筑空間的特點,兩側墻面配上相對嚴肅、適合緬懷的內容。曲折的空間正好配合一路走來的艱辛曲折之路。不需要復雜的雕塑、造型。單單從空間上就能把觀眾的心緒拉到緬懷過去、瞻仰革命先烈的情緒中去。
總結:展館序廳設計有思考,有創新,
藍冠注冊入口是個少見時空過度。展陳空間充盈飽滿,展品的陳列硬件形式與色彩大膽新穎,本身就是給人以思考的展品,給人以接應不暇的視野享受,應是與這個博物館的主題有一致的和諧性。革命就是棄舊圖新,延安革命博物館陳列就要做國內沒有的新形式,也體現該館內容的精神本質。空間運用有日本一些博物館的思想,但比日本人勇敢。